欢迎访问 新疆能源网
新疆能源网-能源强区-能源利民-能源富国
回到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海上浮动核电站已成海洋强国实力证明

时间:2016-07-14 10:55:23  来源:中国能源网

随着对海洋经济的倚重,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被称为“全球最强移动电源”的海上浮动核电站,以突破海上开发的能源供给瓶颈。

近日,世界上首座海上浮动核电站,俄罗斯“罗蒙诺索夫院士(Akademik Lomonosov)”号进入下海测试阶段,并将于2017年10月30日完成测试后正式投入使用。俄罗斯副总理DmitryRogozin表示,这座海上浮动核电站会和沿海基础设施连接,通过电缆为北极城市提供电力。

近日,世界上首座海上浮动核电站,俄罗斯“罗蒙诺索夫院士(Akademik Lomonosov)” 号进入下海测试阶段。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长140米,宽30米,高10米,排水量21500吨,能配备70名左右船员。在这座“全球最强移动电源”上,装备的两座KLT-40型核反应堆,可输出70兆瓦电功率或300兆瓦热功率,供20万人使用。船上的海水淡化设备则可为居民提供每天24万立方米的淡水。除了为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北部的堪察加半岛威尔尤欣斯基镇(Vilyuchinsk)提供稳定的清洁电力和饮用水之外,“罗蒙诺索夫院士”号还将为海上石油平台供应电力。根据计划,俄罗斯将打造一支海上浮动核电站船队,为大型工业项目、港口城市、海上油气钻探平台提供能源。

海上浮动核电站安不安全?根据此前俄罗斯媒体的报道,“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生产商俄罗斯Baltiysky船厂表示,其安全标准不亚于陆地上的核电站,有多重措施防止核泄漏,能在海啸等其他自然灾害情况下,保证反应堆的安全,寿命可达35-40年。实际上,海上浮动核电站一般采用小型核反应堆,安全性高。并且,浮动反应堆往往和陆地保持一定距离,即使发生地震,地震波也不会被海水传递,从而受地震、海啸影响不大。

海上浮动核电站是将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结合,突破空间限制,使核电移动化,这并不只是俄罗斯想到了。早在1963年,美国军方就将设计的MH-1A核电装置装备在轮船上,解决巴拿马运河地区的电荒问题。近年来,法国研发了下沉式海上浮动核电站Flexblue,其反应堆安全系统能在和外部断电的情况下依然运转。韩国的GBS式浮动核电站采用混凝土重力基础结构作容器和支持结构,运行后每天能淡化4万吨海水。

中国也在加速布局。作为拥有18000多公里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蓝色大国”,中国对于海洋经济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布局。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是国内最早出拳海上小型反应堆的先行者,其各自的ACP100S和ACPR50S项目都被发改委纳入能源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它们都是中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海上小型反应堆技术,能为海上油气田开采、海岛开发等领域的供电、供热和海水淡化提供可靠、稳定的电力。

对于ACPR50S,中广核小型堆总设计师芮旻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曾表示,ACPR50S海上小型堆的特点是模块化设计、紧凑型布置,能实现在易于安装、运行和检修的同时,消除大破口事故的发生。

除了ACP100S,中核旗下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还开发了ACP10S、ACP25S两种不同功率规模的浮动式反应堆,可进行单双堆组合,打造不同功率规模的浮动式核电站型号。

今年1月,中核和中广核都已联合国内船体平台研发、设计和制造单位,根据我国海域情况,初步设计了浮动核电站,完成了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

据了解,中核将于2016年底启动示范堆建设,2019年建成运行。而中广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合作建造的海洋核动力平台,计划在2017年启动示范堆建设,2020年建成运行。到时,这都将成为中国致力于提升“海洋强国”实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