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群贤:发展清洁能源生产献计献策
时间:2016-03-14 14:19:18 来源:新浪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4日讯(经济杂志记者 彭薪)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去产能、调结构等多项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的工作力度。为此,中国经济网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煤业(4.500, 0.11,2.51%)化工集团铜川矿业公司下石节煤矿工会主席徐群贤。
中国经济网记者:人大代表中,有很多像您这样的基层干部,这是国家落实各项发展战略的基础。您怎么看待自己肩负的使命?
徐群贤:我们是搞煤炭的。为了治理环境,人们对清洁能源的渴望越来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要把煤炭产业的单一生产提升到煤电一体化的程度上,使能源多元化,多方面进行加工利用,使煤炭从“黑变”成“绿色”,打造更适应社会发展的清洁能源。我建议国家成立专门研究机构,深化煤炭加工利用。因为煤炭是我们国家的主体能源,而油、气资源是有限的,通过打造绿色清洁能源,使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对环境治理能起到更大的作用。这些年,在煤炭的开发利用上,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十三五”规划中,能源是一个主要的发展领域,打造绿色煤炭能源势在必行,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淘汰落后的煤炭企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稳定职工队伍,这恰恰是我们工会要做的事情。我们要加强职工转岗培训,为他们二次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中国经济网记者:推动煤炭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您在会上是怎么谈的?
徐群贤: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5%到70%之间。煤炭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增长方式粗放、安全保障能力不足、效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2014-2020年国家能源战略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能源结构调整,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我国能源资源赋存特点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形势分析,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还难以改变。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2030年、205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依然占62%、55%和50%左右,煤炭消费增速虽将逐渐放缓,总量还将保持适度增长趋势。因此,推动煤炭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优势资源作用,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是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建设生态文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战略选择。
中国经济网记者:这次人大会议,对能源方面的目标、任务都已明确,国家也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您在这方面的建议是什么?
徐群贤:我提了三项建议,一是建立国家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部际协调机制,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煤炭及相关行业、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需要建立由国家权威部门组成协调机制,在产业政策、规划布局、技术研发、市场准入、投资管理、节能环保等多方面,协调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组织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攻关,将一些关键性技术攻关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能源重点创新领域和重点创新方向,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建设,加大科研投入,集中优势技术力量、科研资源,加强协同攻关,重点突破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完善政策保障措施,鼓励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研究制定相关财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淘汰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工艺,发展煤炭洗选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严格限制高硫、高灰劣质煤生产使用,支持煤炭深度加工、对路消费和高效利用,推广应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