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新疆能源网
新疆能源网-能源强区-能源利民-能源富国
回到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极端天气使用效果不佳—新能源供暖咋入寻常百姓家

时间:2016-11-20 09:29:17  来源:每日电讯

 
    又是一年供暖季,又一次雾霾不期而至。
 
  在11月17日召开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上,统筹做好冬季居民供暖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为重点讨论的话题。由此可见,供暖与污染间的矛盾已受到中央层面的重视。
 
  在济南,新能源供暖被认为是化解供暖与污染间矛盾的有效方式。2014年至今,济南新能源供暖项目已超20个,供暖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供热比例预计将达15%。
 
  以空气热源泵为代表的新能源供暖之所以受青睐,不外乎干净、省钱两点。然而,这种看似理想的供暖方案却存在一次性投入大、极端天气使用效果不佳等劣势。尤其是设备运转噪音较大,使其不得不“远离”居民。
 
  空气源热泵生产商欧科空调的驻济办事处总经理葛建勇认为,与热源厂相比,小锅炉的排污较为严重,而济南正是通过推广新能源供暖与拆除改建小锅炉并举的方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未来建议济南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广新能源供暖。
 
  500米开外的新能源
 
  “我们校区没进行供暖改建吧?”11月18日,当经济导报记者造访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家属区时,一住户如此回答关于供暖改建的提问,尽管彼时这套新的空气能供暖设备已经为兴隆山校区约4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供暖两周有余。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燃煤锅炉替代改造项目,正是今年济南力推的几个新能源供暖改造项目之一。为了推广新能源供暖和使用,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还成立了济南能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从2014年起,其推广建设的新能源供暖项目供暖面积已经达到200万平方米。
 
  在距该家属区500米开外的兴隆山校区工程现场,10余组空气源热泵机正在运转。据正在现场调试设备的葛建勇介绍,空气源热泵运转成本低于燃煤供暖,每个供暖季每平方米成本低于20元。
 
  既不直接排污,运营成本又低,看起来空气源热泵是一种理想的“可替代”能源。然而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包括空气源热泵在内的新能源供暖,仅占整个济南供暖面积的3%。如此比例莫说“替代”燃煤取暖,全面推广亦需时日。
 
  现实总是充满隐喻,校区空气源热泵远离家属区,恰与新能源供暖的现状相似——尽管营运成本不高,但离公众总是那么“远”。
 
  谁为“飞地”埋单
 
  想要“拉近”新能源供暖与公众的距离,必须有人为先期投入埋单。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燃煤锅炉替代改造项目总投资高达4327.18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新设备采购和安装。而被拆除的合计60蒸吨的燃煤锅炉,如果采购相同供暖能力的全新链条锅炉,仅需要250万元左右。
 
  设备采购费用仅是新能源供暖建设高昂的先期投入的一部分,专门为泵机设置“飞地”则是建设成本高企的另一方面。
 
  根据经济导报记者的直观感受,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空气源热泵运转时的噪音达到“短时间勉强能忍受”的程度,走出百米才逐渐听不见噪音。
 
  资料显示,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燃煤锅炉替代改造项目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供暖面积40万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小型社区需要近千平方米的“飞地”设置空气源热泵,还要距居住区百米以上。为小型社区寻找如此大面积的“飞地”,成本实在惊人;现有的楼盘、小区,也很少有符合如此严苛要求的空地。
 
  葛建勇介绍,目前允许空气源热泵使用低价的居民生活用电,但如此大量的用电涉及到向供电部门申请社区电力增容的问题,同时还要为应对极端天气,向热力部门申请部分接入传统燃煤热源。多头管理造成的“政策飞地”,也是建设成本的一部分。
 
  所以,尽管运营成本较低,但面对如此高昂的设备采购费用,以及各类“飞地”带来的建设成本,社会资本对新能源供暖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望而却步,只有济南能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市政建设等机构能够为其埋单。葛建勇就称他们公司在济南及周边的客户,“80%是‘公’,20%是‘私’。”
 
  填补小锅炉的供暖空缺
 
  市政建设勇于埋单是有原因的。
 
  根据济南能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规划,未来几年将逐步提高新能源供暖参与集中供热的比例,预计到2020年供热比例达到15%,接近排污治理“二八定律”中的20%。
 
  “所谓二八定律,指的是热源厂的大锅炉燃煤比例占80%,排污比例只占20%;而散布于各地的小锅炉燃煤占比20%,排污却占80%。”去年曾在沈阳负责清洁能源供热改造试点项目的方宁如此描述。
 
  近年来济南城市的飞速扩容,使得热源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紧张。原先的郊区被纳入城市,满足居民供暖的需求暂时只能靠自建热源。这也是小锅炉四处林立的原因之一。
 
  据介绍,今年济南市拟拆除改建134台燃煤小锅炉,算上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的4台,目前已有131台被拆除,每年可少烧60多万吨煤炭,相当于平均每名济南市民每年少吸入17克烟尘。
 
  这些小锅炉拆除后出现的供暖空缺如何填补?新能源的出现恰到好处。
 
  资料显示,2014年建设的蓝石大溪地地源热泵能源站,和2015年建设的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污水源能源站,一个采暖季可节约标准煤3300余吨,减排二氧化碳8700余吨、二氧化硫近30吨、氮氧化合物近25吨、烟尘2吨。正因减排效果显著,济南能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才在今年铺开试点新能源供暖,也才有了上文所述的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燃煤锅炉替代改造项目。
 
  让新能源渐行渐近
 
  “节能、环保,但一次性投入巨大,新能源供暖的优劣势都很明显。”据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新能源供暖系统在发达国家的普及率非常高,在我国也已被国家及各地政府认定为对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的供暖方式。
 
  “从技术上说,空气热源泵还有改善的可能,”葛建勇说,单凭“技术红利”,新能源供暖的前景就很广阔,“噪音可以进一步降低,能效进一步提高,出水温度也能达到80-90℃。此外,加装储热设备还能充分利用电价低谷时段储热,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进步以外,吸引各类资本尤其是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也是更好更快推广新能源供暖的有效方式。葛建勇所在公司是以制造安装中央空调为主业的企业,正因各地对新能源供暖的迫切需求,才成为社会资本参与推广新能源供暖的成功案例。
 
  葛建勇认为,在保障居民平价采暖的前提下,要给营运企业留出盈利空间,才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如,可以按照26.7元的价格收费,每年营运企业就会有7元左右的盈利空间。”
 
  方宁在沈阳的项目不如济南的乐观,因为沈阳的极端气候比济南常见。他认为在沈阳运营空气热源泵,电价要比谷电电价便宜一半才有利润。
 
  降低运营电价需要配套政策的跟进,方宁据此认为,应争取出台针对燃气、电能替代采暖的专项资产投资补贴、环保补贴、燃料补贴等政策,并对采购新能源供暖设备的企业进行奖励。
 
  葛建勇也同意方宁的观点,并称,“目前空气泵热源供暖的建设成本每平方米超过70元,需要正常运转10年以上才能回本。政府应出台专项奖励政策,对企业高昂的一次性投入进行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