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追记原自治区电力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崔学章
时间:2014-08-03 08:52:24 来源:新疆能源网
新疆能源网讯(特约记者董玉平报道)6月10日,92岁高龄的崔学章老人去了,安详,平静。
在最后的日子里,病榻上的崔学章在跟女儿女婿如同往常一样闲聊:“我走了以后,不发讣告,不送花圈,不搞告别仪式。”
按照遗愿,崔学章家里未设灵堂,没有焚香烧纸,供桌上只有一幅老人生前最喜欢的彩色照片,一束盛开的菊花静静陪伴在旁边。
闻讯赶来的人们想参加追悼告别仪式,都被家人婉拒。
遗体火化当天上午,依然没有缤纷的花圈,依然还是那张照片,在崔学章生前最喜欢的一曲邓丽君《爱的箴言》歌声中,至亲好友们进行了简单的追思。
投身电力 不辱使命
翻开发黄的档案,从戎马倥偬生涯到新疆电力工业奠基人之一,一张张年代久远的故纸片记载着这位老人史诗般的人生篇章。
崔学章,1922年出生,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8岁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北中、晋绥、吕梁军区及二军四师报务员、师电台台长、副科长。
“白雪照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1949年,唱着王震将军写下的战歌,27岁的崔学章西进新疆。他29岁那年,新疆要建电厂,因为电台和电厂都有个“电”字,崔学章被派去黑龙江镜泊湖深造,学习发电技术。
上世纪50年代起,从苇湖梁电厂建设到丰收电厂、红雁池电厂、玛纳斯电厂的建设,每一项工程的设计施工几乎都是史无前例的。崔学章作为这些重点工程的主要负责人,集思广益,艰苦创业,采用技术骨干集中大会战的方式,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过五关斩六将,每项工程都能做到几乎完美收官,书写了新疆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1983年,已打了退休报告等待退休的崔学章,再次被自治区党委点名筹建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玛纳斯电厂。
时年已超过50岁的李遐,当时是电力安装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技术科长。1983年4月28日,听说崔局长找他谈话,他感到非常紧张。崔学章开门见山,语重心长:“你大学毕业后参加过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项目建设,专业技术过硬,希望你一起来建设新疆最大的电厂玛纳斯电厂。”一期工程就建4台10万千瓦机组,这在新疆可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啊!李遐犹豫了,但是崔学章最后一句话打动了他:“这可是国家重点工程,全疆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贡献。”
就这样,崔学章先后任玛电前期建设副总指挥、总指挥,李遐任筹建处副主任兼总工。
从选址、征地、前期、环评、初设、可研,各种会议各种审批各种协调,崔学章每个环节都亲自部署、亲自抓,“当年我们真正是跑断了腿,到处求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这一干就是10年。”年过八旬的李遐说道。
威信服众 清廉如水
崔学章在苇湖梁电厂工作时期,厂里只有一辆轿车,大多时候给职工群众办事——接送孕妇、病人。人们常常看到崔学章坐着厂里拉煤的车去自治区党委政府开会。崔学章只要坐在车上,看到步行的职工就会停下来带上。但崔学章的家人从没有坐过一次公家的车。
在苇湖梁电厂当厂长、书记的时候,崔学章一上班就直接下车间、班组,夜里还去查看机组运行情况。大多数职工都认识这位朴实的领导,也喜欢这样没有架子的领导。为了保证苇湖梁煤矿多出煤,崔学章带头下矿井;锅炉灰渣多了,他跟职工们一起推车赛跑。
丰收电厂建设初期,崔学章和所有建设者一样,在烈日炎炎的戈壁滩上战天斗地,啃干馒头、住地窝子。
“我给崔局长开了20多年车,这个领导从来没有一点私心,外出用车一起吃午饭时,从来都是崔局长掏钱,他称得上是真正的共产党员。”驾驶员段百秦从苇湖梁电厂一直跟崔学章到局机关,“玛电一期投产发奖金,连我都有,可是崔局长坚持要把自己的奖金退回去。财务人员很为难,崔局长就把奖金交给工会了,给大家办福利。”
驾驶员朱延海子女多,单位分房时,崔学章将本可以分到的一套大房子让给了朱延海。“我一辈子感激崔局长。”朱延海一回忆起这段往事就忍不住哽咽落泪。
“再大的房子只睡一张床,再多的钱只吃三顿饭。”崔学章这句话成为崔氏家训。崔东方是崔学章的独生女,1987年结婚的时候,崔学章就约法三章:“不搞迎亲车队,不摆婚礼酒席,不收礼金。”为了避开大家上门来庆贺送礼,崔东方结婚当天穿着新娘装步行走到新房。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就踏上了列车去旅行结婚。事后,崔学章表扬了女儿:“我们家绝对不搞那些排场。”
一身正气知音多 两袖清风是非少
崔学章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本工作笔记中写下了座右铭:“一身正气知音多,两袖清风是非少。掌权要清正廉洁,作风要详细扎实。”
崔学章有个亲戚叫杜银娃,先后当过苇湖梁电厂锅炉分场司炉工、班长,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出席过全国“群英会”,是自治区劳模、全国劳模。厂领导多次想提拔杜银娃当车间主任,都遭到崔学章的劝阻。崔学章说:“我也知道举贤不避亲的道理,但是毕竟会让职工群众有看法。”直到崔学章离开苇湖梁电厂当了自治区电力工业局领导,杜银娃才一步步被提升到厂中层岗位。
1987年,崔学章被任命为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委员。虽然配有专车,可是每次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开会,崔学章都坚持步行,风雨无阻。“一公里多路,可以散散步。公家的车应该给需要的人用。”
今年85岁的黄学贤是当年崔学章自治区电力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的接任者。谈起一起在苇湖梁电厂、在一个领导班子共事的岁月,“从没有见过这样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干部,崔局长是我的良师。”黄学贤说,“红雁池电厂有一年垮坝,一月份-30℃的天气里,60多岁的崔局长不顾病体,跟职工一起在现场抢修。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他一定出现在哪里。”
“‘7·5’事件发生后,我很焦虑、痛心、愤慨。昨天孩子们带我到市区转了一转,看到灯火通明、局势稳定,我感到很高兴。”2009年7月11日,乌鲁木齐还处在“7·5”事件的阵痛中,87岁的崔学章以一名老战士和老职工的名义向新疆电力公司奋战一线的各族员工捐款一万元,并在给公司总经理苏胜新和党组成员的亲笔信中这样写道:“一小撮分裂分子是纸老虎,一打就倒。我坚信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领导下,新疆的局势会很快稳定下来,社会秩序及生产生活会很快恢复。”
人淡如菊 余香宛在
“当年我们村一起出来4个人,经过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只有我一人活下来。我还有什么看不开的。”豁达的崔学章经常这样教育女儿。
1993年,崔学章离职休养后,唯一向单位提出的要求是:希望还能看到形势任务教育资料。以后,每年公司都派人送来学习材料和“两会”报告。女儿女婿经常看到崔学章用红、黑铅笔在报告材料上认真圈阅研究,有些生产经营指标数据、工作目标和任务上还作了重点勾画。
晚年的崔学章生活俭朴,深居简出,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坚持阅读每期的《新疆电力报》。
2014年因阑尾炎并发症住院期间,享受副省级离休干部单项医疗待遇的崔学章拒绝了任何营养液注射,他不住地念叨:“组织上对我很关心,已经照顾得很好了。我不想花钱再住院了,这都是国家的钱。”甚至在最后的日子里,也再三叮嘱女儿,任何事包括身后事都不要麻烦组织,不要提任何要求,甚至不让用单位的车辆。
“我将生命付给了你,将孤独留给我自己。我将春天付给了你,将冬天留给我自己。我将你的背影留给我自己,却将自己给了你。”如同歌曲《爱的箴言》写的那样,崔学章把人生的大爱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群众,奉献给了心系一生的电力事业。
崔学章后事办理得低调朴素,感动了家属院的老干部老职工。大家围坐在一起,讲述着崔学章生前身后的感人事迹,传颂着老局长克己奉公、一尘不染的品格和境界。老干部李忠铎流着泪说:“我也是共产党员,到了那一天,我也要像崔局长这样,不宣扬,不操办,一切从简。”
花谢花开,大爱无言。要赢得人民群众的口碑,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崔学章用一生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证明。
高风亮节 精神永存
编后
作为新疆电力工业的奠基人,崔学章同志艰苦创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清廉无私,在一无所有、一穷二白的局面下,书写了新疆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临终之际,他留下了“不发讣告、不送花圈、不搞告别仪式”的遗嘱,令人动容,再次彰显了一位老革命战士、老共产党员的高尚境界,为当代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崔学章同志的精神境界,在于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得很高,始终把自己放得很低。为职工群众办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自己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他大公无私的道德情操、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和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坚持“两个务必”、坚持群众路线的政治本色。他是电力战线忠实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先进楷模,也是扎根新疆、建设新疆、造福新疆各族群众的优秀代表。
公道自在人心,人们为崔学章事迹带来的正能量所感动。时代需要崔学章这样的高风亮节,人民呼唤崔学章这样的精神境界。
崔学章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这也是企业的精神财富,更是全社会的精神财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崔学章的先进事迹,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重在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献的精神,汇聚起“为民、务实、清廉”的正能量,为推动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